一、现有基础
1.课程简介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它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基础课。教材选用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高职高专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类——《语文》(2004年8月第1版,共四册)”。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8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3人)。教学团队年富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改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为突出。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以期给学生学好专业课,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具备较好的创业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均具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此课程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程教学团队
姓 名 |
职 称 |
双师素质教师 |
学位 |
牛艳丽 |
副教授 |
双师三级 |
学士 |
扬 茜 |
副教授 |
双师三级 |
学士 |
刘 波 |
副教授 |
双师一级 |
学士 |
高艺唐 |
讲 师 |
双师一级 |
学士 |
朱海燕 |
讲 师 |
双师一级 |
学士 |
李彦彦 |
助 教 |
双师一级 |
学士 |
张 戈 |
助 教 |
双师一级 |
硕士 |
张 超 |
助 教 |
双师一级 |
硕士 |
备注:双师素质分双师一级、双师二级、双师三级,双师三级为最高。
二、建设目标
五年制高职《语文》自五年制高职第一学期起开设,共开设四个学期。根据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其具体培养标准如下:
1.较系统地掌握阅读和写作一般说明文、议论文的方法与技巧。
2.较系统地掌握阅读和理解一般诗歌、小说、戏剧的方法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3.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4.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社会、历史与人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和认识;初步养成勤劳坚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传统美德。
三、建设内容
基于我院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语文》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课程规划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分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文学名篇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三大模块。本课程以人为本,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深化其对社会人生的正确认识,尤能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为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基本素质过硬,基本技能扎实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和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2.课程设计
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作为内容选取的原则。为凸显高职教学的职业特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向,教师可灵活选择、扩充教学内容或学习材料,学生活动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灵活选择活动载体。除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各种学生活动及各专业学习大多涉及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以便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自学”结合、“人文”与“专业”结合、“份内”与“份外”结合的多重教学格局,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做到课程独立却不孤立,课程结束而学习不止。具体体现在以下二方面:
(1)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呈现有序化。本课程以五年制高职人才所需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框架,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学院“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及语文课程的特点,我院的语文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文学名篇阅读与欣赏,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文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块旨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与写作技巧。阅读与欣赏模块则通过对名篇佳作的阅读与欣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并具备鉴赏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模块则主要通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2)内容安排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程安排上,五年制高职《语文》一般分四个学期进行教学,总学时在260节以上。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认同感,又要遵循由简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语文课程三大模块的安排,由浅入深,从知识的掌握到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初中语文形成良好衔接,正好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适应,复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3.教学团队建设
我院《语文》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1名。人才层次比较复杂,既有从教多年的副教授,也有刚入职的助教。过去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较为随意,缺乏教学任务承担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未来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尽量做到让《语文》任课教师相对固定,使其有机会专注于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教研室落实听课制度,通过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团队整体的授课质量。教研室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中要明确提出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并对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等作出安排,按计划进行,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总结、有记录。
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内乃至全国的各种《语文》课程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打造一支热爱语文教学、乐于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语文教师队伍。
4.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作业习题)及课程资源(视频、动画、文本、图片及案例等),形成整套的教学文件,满足线上线下教学与学习的需要。
5.教学组织
五年制高职《语文》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增强民族情感展开教学,师生合作做好课前预习,课中教学指导,课后完成相关作业与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实施中依托现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教学课件、蓝墨云班课等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利用网络完成各学习任务、作业及测试。任课教师加强对课堂笔记、课程讨论、学习档案等过程的监控、答疑与指导。
6.考核方式改革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实施平时成绩20%+过程性考核 30%+终结性考核 50%的考核方式改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及参与度等,可借助云课堂、蓝墨云班课实现实时采集;过程性考核包括在线测试和专业技能评价,逐步实现以书面为主到在线测试为主的模式。在线测试是指每个学习情境的过程性考核;专业技能评价的内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任务完成过程中方法的可行性、任务完成数量、成果质量、汇报效果等,专业技能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工作思路、表达能力及成果可操作性等进行考核。
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等。终结性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用以检验学生知识知识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7.教学评价
积极实施教学评价,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进行督导。评价方式可以多种方式实施。如学生课堂实时教学评价,学生课程评价,教师同行评价等等。
四、进度安排
建设时间为五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语文》课程建设进度计划表
建设内容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课程资源建设 |
完成课程标准1个;授课计划5个,优质教案24个,优秀教学课件20个,教学案例15个。 |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完成优质教案20、优质教学课件22个,补充教学案例6个,练习题20个,开始尝试蓝墨云课堂组织教学。 |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完成优质教案25个、优质教学课件25个,补充教学案例10个,练习题30个,单元测试题10套。部分运用蓝墨云课堂组织教学。 |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完成优质教案30个、优质教学课件25,补充教学案例12个,微视频10个,练习题30个,单元测试题15套,运用蓝墨云课堂组织教学人数达到30%。 |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完成优质教案30个、优质教学课件28个,微视频资源总数达到50个,练习题总数达到150道。单元测试题总数达到40套。运用蓝墨云课堂组织教学人数达到50%。 |
课程教学建设 |
通过观摩、研讨持续推进精品教案、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在线练习与作业的测试完成20%;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教师人数超过50%,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8次。 |
通过观摩、研讨持续推进精品教案、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线练习与作业的测试完成40%;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教师人数超过70%,使用蓝墨云课堂进行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达10%,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10次。 |
通过观摩、研讨持续推进精品教案、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线练习与作业的测试完成80%;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教师人数超过80%,使用蓝墨云课堂进行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达25%,,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15次。 |
通过观摩、研讨持续推进精品教案、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线练习与作业的测试完成100%;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教师人数超过100%,使用蓝墨云课堂进行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40%,50%,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15次。 |
通过观摩、研讨持续推进精品教案、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线练习与作业的测试完成100%;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教师人数超过100%,使用蓝墨云课堂进行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达60%,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18次。 |
考核体系建设 |
积极推进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期末笔试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考核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70%和10%;总评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0%和5%。 |
积极推进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期末笔试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考核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80%和15%;总评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和10%。 |
积极推进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期末笔试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考核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85%和15%;总评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和15%。 |
积极推进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期末笔试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考核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0%和20%;总评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和20%。 |
积极推进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期末笔试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考核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100%和25%;总评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8%和25%。 |
课程教学评价 |
学生课堂评价满意超过80%,学生评价完成率超过90%,同行评价成绩超过90%,教师对评价的反思及总结。 |
学生课堂评价满意超过85%,学生评价完成率超过90%,同行评价成绩超过90%,教师对评价的反思及总结。 |
学生课堂评价满意超过90%,学生评价完成率超过95%,同行评价成绩超过95%,教师对评价的反思及总结。 |
学生课堂评价满意超过90%,学生评价完成率超过96%,同行评价成绩超过95%,教师对评价的反思及总结。 |
学生课堂评价满意超过95%,学生评价完成率超过100%,同行评价成绩超过95%,教师对评价的反思及总结。 |
五、保障措施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院系职能部门的全员参与。为了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如期完成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任务,建立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检查机制,在学院领导下,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成立课程建设检查小组,负责检查、评定课程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对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执行和宏观管理。
六、预期成果
1.建设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形成统一的课程资源包,实现课程教学标准的统一。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能力逐步提升。逐步形成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结构合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3.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个性化、专业和职业适应性强的课程内容体。
七、编制依据
(一)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二)《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三)《语文》,王岚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四)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及我院学生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