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教学部
 
站内搜索:
 
 学院首页 | 首 页 | 部门概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招生信息 | 语委工作 | 普通话测试 | 文档下载 | 留言建议 
最新公告
· 关于第二批次领取2021年...
· 汉中市2021年上半年普通...
· 【示范单招】汉中职院等...
· 汉中职院召开秋冬季疫情...
· 汉中职院副院长余俊光检...
· 汉中市语言文字水平培训...
· 基础部开展2020年高考招...
· 汉中市语言文字水平培训...
· 基础部主任祝彦一行到语...
 
 

国家政策

当前位置: 首 页>>课程建设>>国家政策>>正文
 

《课程标准》参考资料
2018-12-19 16:49  

课程标准,是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达到的具体指标。课程标准是学院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院课程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定位(性质与作用、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课时安排与开设时段、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由于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同时,在课程目标中不能出现“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不符合目标陈述要求的惯用说法。可以说,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教师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因此,他不直接规范教材,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间接影响教材的编写。它与教学大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

2、课程设计

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

表1课程总标准

课程代码

编制人

审定人

开设学期

计划学时/学分

编制时间

审定时间

适用对象

学习目标(以能力描述的目标)

学习内容(以任务陈的内容)

学习情境(章、节)划分及学时/学分

序号

情境描述

学时

学分

1

2

学生应有基础

考核与评价

情境序号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情境4

·······

考核方式

考核权重

教学方法

其他

二、学习情境(章、节)标准(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章、节)1:××××××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时

理论

考核评价

方式

实践

权重

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考核点

知识

技能

态度

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1、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2、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⑴教学建议

要体现各学习情境(章、节)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

①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内容表现形式: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②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3、考核评价要求

⑴评价理念:

强调多个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不同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使对学生过程和学生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⑵评价体制:

建议积极探索在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建立“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绩效考核方案,经系部组织校企各方论证通过后由课程教学小组组织实施。

四、教学资源要求

1、教学设备条件

实验实训条件、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

2、教师团队

五、编制依据

说明该课程标准是以什么为依据而编制的。

六、技术规范

1、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1.5倍。

2、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要求

以“能力”为出发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主要采取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如“能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等。

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

知识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与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等。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与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等;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等。行为动词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测绘,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水平:包括在性的情景下运用已有的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主要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欣赏,尊重,爱护,采用,采纳,克服,拥护,帮助等等。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有养成,形成,具有,热爱,建立,树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等。

3、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

建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表述学习内容,可分项表述。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要浅析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关闭窗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316国道西侧81号
电话:0916-2229977  邮编:723002
ICP备案号:陕ICP备06001102号